年初,一篇《我同意劉強東的判斷:互聯網紅利在消退,下個風口是傳統行業》在微信朋友圈內廣為流傳,掀起了眾多輿論。文中,劉強東認為:“中國經濟的下一個風口可能不是在互聯網而是在傳統行業。比如服裝鞋帽行業應該可以做出來中國人喜歡的快時尚品牌;在食品行業,中國的食品安全問題到了令人無法容忍的地步,這個行業未來五年也能夠涌現出一批令消費者放心的食品品牌?!?/span>
誠然,中國經濟正在進入一個重要的拐點,一方面國人消費需求持續增長,并未見大幅度衰減,另一方面互聯網紅利正在消失,實體經濟的重要性愈發明顯。這便形成了這樣一個冰火兩重天的局面:物美價廉的優質產品和高端商品持續收到熱捧,而以次充好、缺乏創新缺乏性價比的商品則陷入崩潰的邊緣。正如郎咸平教授在一場非公開論壇中所表示的那樣:“現在是蕭條經濟學時期,傳統制造業將一片蕭條,但其中也蘊藏著機會,包括體驗式經濟、電影娛樂和物美價廉的商品。未來將是互聯網與傳統行業互相融合的年代,沒有傳統行業的依托,互聯網終究是鏡花水月無所依托。而只有那些走下冰冷冷地神壇、積極與消費者互動,提供符合內心需求的產品的品牌,善于利用好互聯網手段,才能在未來立于不敗之地,而這才是真正的互聯網+”。
現在,中國正在發生一場舉世矚目的消費大升級。已經富起來的中國人民不再只需要低質低價的商品,而是蛻變為高質高價的追求。而中國人在日本瘋狂搶購電飯煲及馬桶蓋、在韓國搶購化妝品、在歐洲瘋狂搶購奢侈品等海外采購是六七千億,而且仍然一直在增長。這一切都折射出中國消費理念的轉變和升級。處于經濟發達的日本、韓國、臺灣等國家和地區也經歷過類似的過程,這不是以人的意志來轉移的必然趨勢。未來,誰能滿足消費者的個性化、高品質需求,誰能更好地和消費者產生活動、提供更好的體驗,誰才會在未來獲得生存的機會。
在家居建材行業,可謂冰火兩重天,經營著毫無特色、質量售后不到位的企業由于經營不善而紛紛倒閉,而如大自然、尚品宅配、鑫雅和索菲亞、歐派等高品質品牌則實現了30%以上的良好增長。
據了解,在今年的3月15活動期間,鑫雅櫥柜在合肥團購會上3月12日和13日的周末兩天內,訂單達到了763單。是什么讓鑫雅櫥柜創造了奇跡?其實我們不難看出,鑫雅櫥柜近年來不僅在生產上面進行大的升級,引進先進設備,提升產品品質,并且通過人文關懷,從簡單的賣產品升級到為消費者創造生活的層面。這樣,極大地提高了消費者對鑫雅櫥柜美譽度,從而受到消費者的青睞和喜愛。
董明珠曾公開表示:沒有實體經濟,馬云就是死路一條。這不是對互聯網經濟的死亡預告,但卻是對中國實體經濟的樂觀展望。相信,隨著傳統企業的不斷升級進步,中國傳統的制造業-家居業也將迎來更加美好的明天,就像我們家居建材中的優質品牌大自然、圣像、鑫雅等民族品牌正在開始迅速崛起一樣。